
□本报记者 纪瑾
她是一名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之余,积极投身公益,曾为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南寨乡白路小学组织义卖活动,为该校师生募集善款3056.1元;也曾参与“引力计划——珠海高校公益社团负责人培训工作坊”,通过“培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启蒙青年领袖,推动青年领袖成长;她还组织策划了益箩筐“花·语”活动,关爱校园女教职员和女校工……她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大二学生薛雨薇。她坚信:公益理念广泛,只要人人心存善念,就能让公益触手可及。她也身体力行践行了这一理念,并因此荣膺“2014年十大校园慈善之星”殊荣。
从踏入大学校门开始,薛雨薇的身影就活跃在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场所,为众多弱势群体送上盏盏心灯:大一时,她加入UIC梦想沙伐旅公益社,担任珠海市金峰学校教师梦想课程培训中的引导员,到珠海市金鼎中学协助初中生进行英语兴趣社团培训;策划12.1世界艾滋病日的“艾抱抱活动”;她还负责策划益箩筐UIC校区的三八节“花·语”活动,作为该活动UIC校点的负责人,引导并鼓励同学们把康乃馨送给身边的妇女。大二时,益箩筐与UIC梦想沙伐旅公益社在UIC联合举办了为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南寨乡的白路小学义卖活动,她作为沙伐旅公关部副部长负责与益箩筐沟通合作事宜,安排场地和人员布置。通过义卖白路小学孩子们自制的团扇,以南寨乡风景为封面的明信片、钥匙扣,筹集为白路小学重建操场和购置桌椅的善款;她还参与了“引力计划——珠海高校公益社团负责人培训工作坊”,工作坊通过“培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启蒙青年领袖,推动青年领袖成长……
短短两年的公益之旅,薛雨薇收获了身心成长,同时也对“公益”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以为公益就是捐款、支教等类似行为,亲自实践才发现,对孤残儿童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给人方便,这些都属于公益范筹。所以,只要人人心存善念,就能让公益触手可及。”
薛雨薇坦言:“我现在在一家基金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许多公益组织因薪酬太低而无法留住人才,这致使公益机构的工作效率大受影响。希望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公益机构管理办法,保障公益工作人员的薪酬。这也属于一种公益行为吧!真心期待这个心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
媒体链接:http://www.zhuhaidaily.com.cn/text.php?ud_key=44423&ud_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