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14.4.2[南方都市报]--“只看学识不看女博士优秀地方,是对女性不平等表现” UIC举办“性别教育论坛”,百位公益代表探讨“女博士是否贬值”等性别议题

发布日期: 2014-04-08 打印

南都讯 记者朱鹏景 通讯员邓筠霖 王小丹 “女博士是否贬值”、“内地与香港的性别教育有何差异”、“是否应该钓个金龟婿”、“小孩如何进行性别教育”……记者昨日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 )获悉,该校日前主办了第四届素质教育论坛,以“性别教育”为主题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近百名来自港澳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公益组织及大学生公益组织代表,多角度剖析了有关性别的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性别与经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论坛中,中山大学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范若兰以“社会性别与三重暴力体系”为主题,解释了结构、直接、文化暴力,三重暴力体系突显了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她认为,社会性别制度是独立的,但又是与经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一种人类制度。这一制度使人因性别而产生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社会角色的差异,使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参与度、资源分配、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媒体报道只注重女博士的学识”

本次活动的嘉宾访谈环节,邀请了心理专家胡天云、香港跨性别资源中心主席梁咏恩以及拥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罗丹阳。梁咏恩表示,不要将社会赋予的条条框框全部强加到自己身上,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并且,性别教育有多重框架,要多加讨论。

来自广州新蓝天的儿童情商指导师胡天云对性别教育有亲身体会。她的女儿即将是女博士了,是否会“被”贬值呢?她表示,不能以少量的数字与社会普遍现象相对比。“媒体报道的观点只注重女博士的学识,而没注重她们其他优秀的地方。这也是对女性不平等的表现。”

嘉宾访谈结束后,参与人员和嘉宾们自由组合,展开了近一个小时的小组讨论。各小组探讨“在社会、家庭、学校中产生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和如何进行性别教育及改善性别不平等现象?”,现场的多位大学生就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

媒体链接:http://epaper.oeeee.com/N/html/2014-04/02/content_2047039.htm

最后更新:2020-09-24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